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筑力秦创原 新葡亰8883ent在行动:最具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1-09-03     作者:

 

 

1.车辆馈能型可控悬架技术

目前车辆底盘中安装的被动悬架,由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问题,限制了车辆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传统悬架普遍采用耗能为手段的阻尼减振装置,馈能型可控悬架已成为车辆悬架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电动静液压自供能量式主动悬架、电磁直线式自供能混合主动悬架、滚珠丝杆式主动悬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电磁阀半主动悬架等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基于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车辆自供能量式主动悬架结构,同时将电磁直线作动器与电磁阀可调减振器集成,提出了基于EMLHA(electro-magnetic linear hybrid actuator)电磁直线混合作动器的自供能主动悬架结构,完成了馈能型可控悬架前期的理论建模、控制策略设计、样机试制、台架试验,初步进行了实车道路测试,相对于传统被动悬架控制控制效果明显。目前,该技术领域已授权发明专利15件,已与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产品开发。该技术适用于各类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前景广阔。

2.智慧治超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

本项目通过构建动态称重系统的数字物理孪生系统建立新型高速动态称重软件分析系统,解决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测不准难题。主要针对传统静态称重,其称重速度慢,效率低,容易造成拥堵和交通事故,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的问题。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车辆进行重量检测,称重精度高,能够适应当前公路管理智慧治超形势发展的需要,能够在货车计重收费、“非现场”超限超载监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实时交通信息监测等场景下应用。并且在未来的货车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为驾驶员规划更为畅通的行驶路径,能够促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的发展。

本项目主要应用于“非现场执法”货车超限超载治理,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到2023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在重点省份全面推行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到2025年,实现全国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联网。据中国公路网发布的《动态称重设备市场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研究》,全国检测站点总量约3000个左右,其中Ⅰ类站点600-800个左右,每个站点投资约为150万;Ⅱ类站点800-1000个左右,每个站点投资约为35万;其他站点1500个左右。每个站点投资约为10万。同时考虑到设备每6年更新一次,每年设备维护费用为20%,推测每年超限检测站的市场规模近十亿元。